内科首席专家:王晓华
特聘专家:王晓华
人物标签:内科首席专家 劳动模范
二院人的精神引领
推荐指数:﹡﹡﹡﹡﹡
特聘内科首席专家王晓华简介
王晓华,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曾进修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多次参加西京医院等附属医院组织的多系统疾病诊治进展、病历书写等学术培训。曾兼任市级医院等级评审专家组成员和市、局级医疗科技成果鉴定组成员与市级医疗事故鉴定组成员。巾帼十杰、宝鸡市劳动模范。
专业特长: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及并发症与风湿免疫疾病等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参与的心脏起搏器安装术、食道调搏,血液透析曾填补医院空白,获路局科技进步奖。
咨询电话:0917-3830367
再见王晓华主任,是时隔十多年后的冬日。眼前的她和印象中的她的身影交叠在一起,嘴角挂着淡淡的笑,还是一如从前般从容不迫,知性沉稳。在笑语晏晏中娓娓道来,有理有据,发人深省。
“王”者归来
时隔12年之后的回归,对于王晓华意味着什么,只有她自己清楚。对于这个工作了一辈子的医院,王晓华内心有着深深的眷恋和不舍。所以,当现任院领导向她伸来橄榄枝时,她毅然放弃了外界优渥的待遇,选择了回到这个令她魂牵梦萦的“家”。“这就是一种情怀吧。”说这话的时候,她的语气中带着一种释然。
担任整个内科首席专家半个月的时间,她坦言自己还在适应和磨合期。通过查房、会诊、病案讨论等形式,发现内科专业在发展中的优势和短板,跟同事们一起在缺陷当中成长,助力于学科进步。
看到王晓华归来,最高兴的当属两类人:一类人群是当年的老病号;另一类人群则是当年得益于她的指导与帮助成长起来的一批学科带头人。
“您目前的血糖还是有些高,要注意管控。”
“王主任,听说你回来,我们可高兴了。”
当年的老病号如是说。
忙碌的一天
进入王主任办公室时,她正在认真的翻阅病例。
“我目前主要查阅一些危重及特殊的病例,同时对病历质量进行环节上的了解。此外,还有最让我割舍不下的透析室的病人,这部分人群面临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他们血糖、血压、内环境、钙磷代谢等各项指标的达标管理,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他的舒适度,这方面我还要做更多的工作。”王主任的声音中略带沉重,一边思索一边认真的说道。
这时,来自老年医学科的青年医师王蕊推门而入。“主任,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面对如饥似渴的求知的眼神,王主任欣慰的笑了。
参与病案讨论时,她静静的、仔细听完汇报和所有人的发言后,这才用轻柔的声音开了口,从如何进行科学的诊断到相关细节,从注意事项到相关护理措施,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一旁的年轻医生认真倾听,不时用笔记录着她的真知灼见。
“哦,有重症病人需要会诊?好!我马上上来。”然后她谦和的一笑,推门走出了老年医学科医办室,迈着矫健的步伐来到呼吸内科病区时,呼吸内科全体医生正在病区恭候。
会诊的患者是一位慢阻肺急性发作无法平卧的男性老者。听取完相关病情汇报后,王晓华开始了体格检查,从瞳孔的检查,到触、叩、听诊和下肢的检查,配合仔细的问诊,无一遗漏。
“这个诊断是肯定的。”这是她洗手后的第一句话。“但是,在应用激素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相应指标。”话锋一转,她谈及了治疗中的要害。周围的人自觉以她为中心围站一圈,认真聆听,王雅宁和吴兴辉不时发问,她都一一耐心而详细的解答。
医无止境
“目前咱们医院内科的医生团队士气很足,干劲十足,内科学科发展也越来越细,这让我颇感欣慰。但是也要看到我们存在的不足之处,医无止境。”提及对于内科学科发展的规划,王主任的眼里全是光彩。
“您觉得做为一个合格的内科大夫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迎着她自信十足的目光,笔者进一步问道.
“一个合格的内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一是慈悲。这是基本素质,要关心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二是博学。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社会知识,包括一定的医术素养。勤学、多学,尽力做到博学。三是专注。追求医术精进,严谨完成专业使命。”王主任毫不犹豫的答道。
看到被工作缠身并乐在其中的王主任,她整个人似乎都在发光,带着独有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周围的人聚集在她身边,共同前进,共同成长。“有时候,患者需要的仅仅只是一杯水,你却给他在做科普宣教。所以,与患者进行交流,一定要从他的需求着手。”她的话言犹在耳,带着笃定的信念,成功走近患者,走近整个内科团队,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靠近。
取消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