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访问新版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正文
 
家风故事|红色血脉赓续篇---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发布时间:2021-10-25 新闻来源: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133

NATIONAL DAY 有国才有家

编者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当2021年国庆节假期从9月30日的烈士纪念日拉开帷幕后,就引发了华夏子孙强烈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当下正以家风为表现形式,与党风、政风、民风相连,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按照市卫健委“德润三秦”家风建设的活动方案要求,市二院党委严格落实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立家风、践家风、书家风、议家风、诵家风、扬家风”等家风建设内容,在全院干部职工中开展了讲述一个家风故事的活动。 国庆节期间,特意撷取了我院三组特殊家庭的家风故事进行展播。第二组展播的家风故事来自我院退休职工子女、两代共产党员---王雅宁家庭。


伴随成长的家风家训

少年的我坐在徐徐向东的车厢里,听着铮铮的车轮撞击铁轨发出远行的脚步声,望着远处钢蓝色的山峦逐渐过渡为赭褐色的一马平川。少年的不羁带着离家的兴奋与挣脱束缚的释然,头也不回地前行。 远行求学之路是家风家训作为铺垫,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有一点轻狂,以为家风家训只是长辈们絮叨的家长里短,没必要谨记心中。现已不惑之年的我才懂得——家风家训是我成长之路的基石,历经时光的碾压、磨砺与冲刷,基石与大地紧紧相契才是承载人生的道路。


如今年少轻狂已在生活与工作中渐渐沉淀为滔滔江底的泥沙,方才明白生命的厚重与肩上的责任。 姥爷的人生夙愿 我是大家庭里的长孙女,姥爷是党龄六十多年的老党员。共产党员证的朱红色塑皮小本如今被岁月噬染成绛红色。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姥爷一向温润敦厚。解放前一个从河南逃荒来到陕西、食不裹腹的穷小子以赶马车作为生计。解放初期,在党的领导下,宝鸡市运输公司成立,将这些赶马车的年轻人招工入了车队,开始学习机动车驾驶,命运从此被改写。


姥爷说,从握上方向盘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一个念想——入党,去北京,看天安门! 一个跑长途汽车的司机,工作几十年无任何差错事故。每次远途归来,一身疲惫的他,必要将车先开回运输公司,车检清洗,交于站上的人,才徒步回家。一次次我站在场院的门口巴望着他能把车开回来,带着我坐一坐,串串亲戚,让我按一按方向盘上滴滴张扬的喇叭,向小伙伴们炫耀一下。这仅有的小小愿望,到他退休都没能让我实现。1983年,姥爷被评为宝鸡市优秀共产党员,去了北京,到了天安门,实现了平生以来最大的夙愿!


红色血脉 在传承中赓续 时光


如白驹过隙,姥爷已93岁高龄。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被授予“光荣在党50年勋章”。 每次回去看望他,他都不忘交待我几句:“组织给安排的工作就好好干,不推脱,不议论。”末了,还问我一句:“车开的咋样?工作和开车一样,要胆大心细,守规矩,有成绩。”

带着时代烙印的证书 每次姥爷的叮嘱,让我如同坐上了时光穿梭机,回到七十年代的黑白照片里。我妈在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省中医药大学)读书,每次返校之前,姥爷都会说:“感谢党,现在日子好了,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我妈并不美貌,穿着也极朴素,我家书柜里的中医药书籍和各种荣誉证书以及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大概装点了她整个青春。所以我妈也不太会打扮我,但是给我买书都是精装的,小时候我常被别人艳慕的不是裙子,是我的书。 我学习成绩平平,可是对阅读始终饱含热情,年少的我常常踮起脚尖看着我家书柜里高高架起的小说,期盼着自己快点长大,可以读妈妈的书。可是,就在昨天,我回到家竟然看到我妈戴着老花镜在翻我的书。书中有跌宕的历史、豪迈的江山、旷达的视野,有苦涩饱满的人生,有奇幻绚丽的旅程,也有迷茫时最终寻找的答案。 

俭以养德,书以养德,家风家训养德。没有家风家训的濡养,就没有德行的规范。家风家训不是装点门楣的标语,不是抽象晦涩的口号,是祖辈父辈对国家、对人民、对党、对组织、对自己对忠诚的告白! 两代红色血脉的熏陶和感染下,我不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他们靠拢,更用自己的热忱书写着入党申请书,让红色基因在我身上得以传承和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