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访问新版  
        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二院科普|秋冬季中风如何预防?
发布时间:2021-08-31 新闻来源: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636


几天的大雨过后气温比平常低了一些,张师傅早起起床下地后一阵阵的头晕让他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同时发现自己舌头不听使唤,右腿没劲。于是和老伴商量后他们迅速来到我院神经内二科就诊,马秀莲作为当天的主管大夫仔细询问了病情。

张师傅说说你是怎么不舒服了?

马大夫,你看我这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头晕一阵一阵的,休息也不见好转,说话也说不清,右边的腿走路象踩棉花一样的?

你这个状况大概几点开始的,有可能是脑梗或者出血了。得做检查看看。

 好的。

张师傅,检查结果出来了,显示桥脑新发脑梗死病灶。

马大夫,找到原因就赶紧治。我全力配合。
“其实张师傅这种病人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是因为病人有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肥胖、吸烟等,气温的变化主要是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 神经内二科主任田秀丽科普道。

●通过对入秋以来神经内科接诊的病人详细统计,我们发现科室接诊的脑中风病人占到了神经内科疾病的50%—60%。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气温与中风密切相关

● 
不同季节的脑中风发病率不同。寒冷的冬季发病率最高。无论中风高危人群还是健康人,低温均会增加中风的发病风险。

气温变化易诱发中风
● 外在因素:入秋及早春时节,易受寒流侵袭,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有时可达10℃~20℃。对于中风高危人群而言,季节交替的骤然降温最容易诱发中风。

● 内在因素:寒冷季节饮食上偏油腻少水果,若再大量吸烟饮酒,天天窝在家里不动。这些生活细节,都是成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的诱因,而这四项疾病则被成为中风的四大危险因素。

寒冷导致中风
● 
1.寒冷让末梢血管收缩,导致回心血量增多。心脏负担增加,血压升高,发生中风风险增加。

2.冬天室内外温差大造成血压波动,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3.寒冷刺激脑血管收缩,使原本淤积的脑血管再度变窄,侧支循环供血更加不足,侧支循环建立及开放的情况受到影响,不能有效发挥其保护作用,促进缺血性中风的发生。

4.寒冷天气,户外活动减少,导致脑血液灌注减少,同时室内密闭环境因缺乏通风也加剧脑部缺血缺氧,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增加。

5.冬季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增加,而人饮水量相对不足,容易造成体内缺水。缺水部分构成血液黏稠,血流减慢,易形成凝血块,加重因动脉硬化所造成的脑供血不足,引发脑缺血性中风发作。

6.寒冷时体内激素水平也会发生变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较低,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加上血管遇冷收缩,综合导致血管更容易堵塞,容易让心脑血管出问题。

如何预防中风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注意精神、心理卫生,规范用药,是预防与减少脑中风发生的最佳措施。

1.外出注意保暖。去往戴上帽子手套;室内相对暖和时适当减少衣服。

2.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人在骤冷骤热的环境下,容易伤风感冒。

3.定期开窗通气。长时间门窗紧闭易致室内严重缺氧及细菌、病毒大量繁殖。

4.适当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和耐寒能力。须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而定,最好不要做那些剧烈运动。冬季不应太早锻炼;阳光充足,天气暖和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才是冬季户外锻炼的黄金时段。

5.养成定时喝水好习惯。秋冬季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而人的口渴感不如夏季明显,所以容易出现体内缺水,早上一杯水,减轻血液黏稠度,有效预防动脉粥样化形成。

中风高危人群,一旦发生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视力下降、失明,突发头痛、眩晕等情况应及早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市二院神经内二科
神经内二科科室特色:开展脑血管造影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超时间窗脑梗死的治疗,徒手耳石复位法,各种瘫痪康复治疗。诊疗范围涵括头晕、头痛、眩晕、抽搐、瘫痪、痴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痛、重症肌无力、震颤麻痹及其他神经系统病症。

健康相伴
二院相随

科室特色:开展脑血管造影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超时间窗脑梗死的治疗,徒手耳石复位法,各种瘫痪康复治疗。诊疗范围涵括头晕、头痛、眩晕、抽搐、瘫痪、痴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痛、重症肌无力、震颤麻痹及其他神经系统病症。

市二院神经内二科
竭诚为您服务

神经内二科电话:0917-3830057
急诊急救电话:0917-38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