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访问新版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正文
 
学党史 悟思想|守医者初心
发布时间:2021-07-02 新闻来源: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376

 题记

念你们的名字

 

《念你们的名字》
——张晓风
你陪同病人经过生命中最黯淡的时刻,
你倾听垂死者最后的一声呼吸,
你的脸写在婴儿初闪的瞳仁中,
也写在垂死者最后的凝望里。
你陪同人类走过生、老、病、死,
你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啊!
……
谨以此文
 
感谢每次一起并肩作战的医护伙伴们!
 
还是孩子的时候,这样想:“长大以后当医生绝对不救坏人,不给坏人治病”!每个孩子稚嫩的心里,这世界非黑即白,善与恶如同泾河与渭河的水,可相汇而永不相融。成为医者之后才明白,善与恶不过是人性的两面,是空间的转换。世界就像黑白灰的马赛克一样,嵌插组合,难以泾渭分明。我们仅以医者之德,面对混杂的“人”和“病”,是治疗人的“病”,也是治愈病的“人”。

近日,我接诊了一个面色晦暗,声音嘶哑,衣着夸张的中年女性。手臂上的青色纹身模糊刺眼,长期吸烟形成的牙渍像发黄的白色瓷砖,让人顿时产生了几分距离感。直觉告诉我,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烟民”。询问病史中,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往,她向我隐瞒了传染病史。作为一名医生,根据她的病情判断,我猜她此时应该是撒了谎。但看到她身边的女儿靠在她肩头撒娇的样子,我内心却变成了一种理解:她是一名病人,更是一名母亲,作为医生的我,应该选择原谅。

在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及查体之后,我发现她的气喘是双向性,并不能简单地用慢阻肺或哮喘发作来解释,这两种肺部疾病都是小气道的气流受限,而她似乎同时有大气道的问题。剧烈的刺激性咳嗽并没有多少痰,通过肺部听诊我确信,她不是没有痰,而是咯不出来。胸部CT显示:左肺上叶膨胀不全,左肺下叶多发结节,最大一个结节内有极小的空洞形成。肺膨胀不全与结节的所在位置——上叶及下叶背段,均是结核的好发部位。此时,经验性的初步诊断已在我的脑海里形成:情况一,左肺病变性质待定:肺结核?肺癌?情况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情况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经过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确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有支气管哮喘,而肺功能检查的数据及容量流速曲线的形态同时也提示我——大气道确实有问题!

考虑到细菌感染性指标升高,我在安排结核和肿瘤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支气管镜检查的同时,给予抗细菌感染、舒张支气管及化痰治疗。术前需完善传染性指标及生化检查,次日结果回报“乙肝小三阳、丙肝抗体阳性”。这并不意外,静脉注射毒品的瘾君子们,常常三五成群一起狂欢,病毒通过共用的注射器悄然传播开来,在他们身体里肆无忌惮的复制,交叉传染是极有可能的事。
起初,我对她们这样的人是有些抵触,但在长久的行医过程中,我最终体会到,我们不能够用孩子的价值观及常人的思维模式去处理工作。医者之伟大,并不是他们能够像神一样存在,药到病除,无所不及。而是他们要以超出凡人的角色去医治人的“病”和病的“人”。

让每个活着的人,享受生命和健康的权利,这是作为医者的职责。为了尽快明确诊断,得到精准治疗,支气管镜检查不得不做。与麻醉科胡红侠主任联系后,麻醉师范淼对病人进行了术前评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就是这么一群与“虎”为伴的人。术前要静脉穿刺留置针,因长期注射毒品,病人的血管早已失去弹性,硬如铁丝。手术室护士长李晶、呼吸科护士长杨莉轮番上阵,俯下身子仔细摸索,从肘窝到颈部再到足背部……这种零距离的皮肤接触让人生畏,虽然一般接触不会传染,但是,如果不是因为职责所在和医者的悲悯之心,谁会愿意这样做呢?半个小时之后终于穿刺成功。所有在场的医护随即做好防护工作,看着戎装待阵的小伙伴们,我将心里的内疚凝结在握着镜子的指尖——必须以最娴熟的动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减少暴露风险。

确定病人入睡后,我手持镜头快速插入鼻腔,在如同深渊的鼻甲中熟练穿行,随后顺利跳入一个黑洞,绕过阻挡的会厌,看到了紧闭的声门。为了减少因生理反射造成的呛咳及声门抵抗,我在声门两侧的梨状隐窝喷洒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待声门放松警惕缓缓打开,我迅速进入气管。一切如我设想,未到隆突,就见主气管的粘膜已被破坏,增生的肉芽组织,被大量的干酪样坏死物附着。病灶沿着气管-左主支气管一路铺开,造成管腔狭窄。在护士长杨莉的配合下,以快速准确完成所有操作,尽量减少出血及病人反射性咳嗽造成的灌洗液喷溅。顺利完成本次支气管镜检查。此时回望,坐在病人头侧的年轻护士张彦青,她才20多岁,为了使我操作顺利以及保持病人理想的氧合状态,一直托着病人的下颌,这种在开放气道旁近距离的护理工作,无疑增加了暴露风险,如此可爱又敬业的姑娘,让我肃然起敬,她的心比天使柔软,比勇士坚强。

当我顺利退镜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出血量极少,体液无喷溅。此时的我,感受到自己防护衣里的身体蒙了一层水雾,汗透衣背,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全神贯注。术后麻醉师及护士将病人摆为左侧卧位,轻拍背部,将其唤醒。观察三十分钟后安返病房。
次日早晨查房,病人告诉我咳嗽、气喘明显缓解,感觉自己完全好了。病情就是命令,我认真并严肃的告诉她:这只是个开始,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诊断已经明确,考虑支气管结核合并真菌感染,需要积极抗结核治疗,再次复查真菌感染指标,如果阳性需要同时抗真菌治疗。鉴于诊断明确,她必须转往结核病专科医院。

就算是生命行将就木,生活坠落在深渊谷底的人,其实也有生还的渴望。此时病人晦暗的面色有了一丝光亮。辗转反复长达一个月的院外治疗没有一点效果,在我院住院仅仅一周,诊断明确,治疗有效,方向清楚。她微笑着对我“谢谢”。而此时,她的丈夫竟抱怨转诊手续麻烦,连暴粗口。我默不作声,心里却苦笑了。我想医者之伟大,并不在于能够起死回生,而在于面对灵魂死去的人,亦能坦然处之。因为我们有时面对的是人的“病”,有时却是病的“人”,能否治愈,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体会。

在我们成为一名医师的时候,也就曾庄严宣誓,救死扶伤,生命至上。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是一个苦行僧的过程,你需要学多少东西才能免于自己的无知,你要保持怎样的荣誉心才能免于自己的无行,你要几度犹豫才能狠下心拿起解剖刀切开第一具尸体,你要怎样自省才能在千万个病人之后免于职业性的冷漠和无情?我想,在成为一个医治者之前,第一个需要被医治的,应该是我们自己。在一切的给予之前,让我们先成为一个“拥有”的人。我们的行业有诸多的榜样,他们是吴孟超、是钟南山、是万千平凡的医者,以榜样精神为引领,淬炼技能,也希望终有一天,我们可以成为一名既可以医治病人的医者,也可以成为一名治愈病人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