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访问新版  
        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药品不良反应通报(第1期)
发布时间:2014-10-08 新闻来源:宝鸡市药品安全监测与评价中心 浏览次数:1283

 

 
现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2014年第62期、61期、60期、59期刊登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予以印发,请各县区局及时转发辖区各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认真组织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最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同时,告知患者,充分了解其用药风险,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用药量和疗程,降低或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限制曲美他嗪适应症并警惕其引起的运动障碍等安全性风险
  
 
曲美他嗪作为抗心绞痛药物,具有对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加压素的作用,能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脉及循环血流量,促进心肌代谢及心肌能量的产生,同时能降低心
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截至201 312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共收到曲美他嗪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 609例,其中严重报告21例,占报告总数的13%,无死亡病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皮疹、胃肠道不适、瘙痒、头晕、头痛、心悸等。其中有20例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震颤(14例次)、步幅减小(3例次)、运动障碍(2例次)和舌麻痹(1例次)2例次肝功能异常;未收到血小板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二、建议
 
    ()曲美他嗪仅用于对一线抗心绞痛疗法控制不佳或无法耐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对症治疗,不再用于耳鸣、眩晕的治疗。
    ()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震颤、不安腿综合征、以及其他相关的运动障碍禁用和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30 mlmin)者禁止使用曲美他嗪。
    ()使用曲美他嗪治疗,应密切关注曲美他嗪导致的帕金森综合征(震颤、运动不能、张力亢进),步态不稳,不安腿综合征,其他相关运动障碍以及粒细胞缺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炎等不良反应。
()中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3060 mlmin)患者和老年患者,用药剂量需适度调整。
 
关注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引起的肝损伤风险
 
何首乌按炮制方法不同可分为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生何首乌用于用于疮痈,瘰疠,风疹瘙痒,久疟体虚,肠燥便秘;制何首乌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高血脂症。含何首乌成方制剂较多,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一、肝损伤病例的临床特点
 
   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所致肝损伤病例的不良反应/事件临床表现主要有:全身乏力、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厌油等)、黄疸表现(尿黄、目黄、皮肤黄染等)、实验室检查异常(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等)
 
二、可能会增加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肝损伤风险的因素
 
    1、超剂量、长期连续用药;
    2、生何首乌较之制何首乌可能更易导致肝损伤;
    3、有服用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引起肝损伤个人史的患者;
4、同时使用其他可导致肝损伤的药品; 
 
三、如何避免或减少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的用药风险
 
    l、应充分了解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的用药风险,注意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2、严格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服用,不超剂量、长期连续用药,应注意避免同时服用其他可导致肝损伤的药品。
3、服用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期间,应注意与肝损伤有关的临床表现。服药期间如发现肝生化指标异常或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尿黄、目黄、皮肤黄染等可能与肝损伤有关的临床表现时,或原有肝生化检查异常、肝损伤临床症状加重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关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肾损伤及死亡率增加风险
 
 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为血容量补充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低血容量。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200411日至2013619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病例报告数据库中共检索到9(占总报告03)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肾功能损害报告。其中5例患者原患慢性肾脏疾病,1例原患失血性休克。5例患者明确标注使用的药品为低分子羟乙基淀粉。不良反应结果8例为好转或痊愈,1例有后遗症(原患慢性肾功能不全)
截至201363日,WHO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共检索到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1196例,涉及不良反应1962例次。泌尿系统损害1 00例次,包括急性肾衰竭、面部水肿、肾痛、血尿、无尿症、肾病、蛋白尿、慢性肾衰竭、肌酐清除率降低、中毒性肾病、肾小管病、肾小管坏死、慢性进展性肾衰竭、肾乳头坏死、尿失禁。
 
二、建议
 
由于文献资料提示在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中使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可以增加死亡风险;伴有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等高危因素病人使用本品的风险会增加;在接受心肺分流术的开胸手术患者可导致过量出血;因此医务人员在使用此类产品时,应根据患者的健康条件,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关注头孢唑林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头孢唑林为β一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为第一代注射用头孢菌素。该药对大多数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与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目前,我国批准的头孢唑林注射剂有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两种。
 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349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事件具体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约占3378%,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等;呼吸系统损害约占2035Z,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喉水肿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约占1 785%,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过敏性休克(89)和严重过敏样反应(41)共计130例,约占严重病例的37.2 5%。
 
  二、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
 
 1、单次用药剂量过大。根据说明书要求,头孢唑林注射剂应分珞给药,单次剂量不应超过3克,而201 3年数据库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涉单次超剂量给药病例共5 5例,占l 576Z
 2、超适应症用药。头孢唑林注射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类感染或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2 013年数据库头孢唑林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2 378%的病例报告无明确的用药指征,可能存在超适应症用药的现象。
 
 三、建议:
 
 头孢唑林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抗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血药浓度在体内代谢达到最高后慢慢下降,当降至无效浓度时就进行下一次用药,可尽量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时间,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说明书中规定本品应分次给药,目的是缩短给药间隔时间,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时间超过60%。
 鉴于头孢唑林达到最小有效浓度后再增加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其抗菌效果,如一次即给予一日总用药量,不仅会使药效降低,还会造成血药浓度过高,增加代谢负担,导致用药风险增加。故在应用本品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分次使用。